第161章:于少保(下)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于谦说:“以前派指挥季锋、岳谦前往讲和,而也先跟着入寇,接着派通政王复、少卿赵荣,见不到上皇就回来了,显然,不能依靠和谈。

  况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,从道理上来说也绝不可以讲和,万一和了他要满足无穷无尽的要求,答应则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,不答应又会发生变乱,这形势也不能讲和。

  许贵是武臣,而这样恐惧畏缩,怎能敌忾同仇,按法律该处死。”

  发出文书严厉谴责他,从此边境的将领人人都主张坚守作战,没有敢说讲和。

  当初,也先诸多要挟,都是由喜宁策划的,英宗策划镇守大同的将领抓了喜宁,把他杀了,又授计给王伟让他诱杀了奸细小田儿。

  而且利用间谍实行离间,请求特别释放了忠勇伯把台家,答应封给爵位,让他从中想办法。

  也先开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,派使者来联系,京师的戒备才稍稍放松了一点,于谦上言:

  “南京重地,需要有人加以安抚稳定,中原有很多流民,假如遇上荒年,互相呼应聚集成群,这是很值得担心的。

  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,防患于未然,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让他们镇守中宫。”

  到了八月,英宗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,也先见明朝没有什么事端,更想讲和,使者接连前来,提出把上皇送回。

  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,明代宗不高兴地说:

  “朕本来不想登大位,当时是被推上来的。”

  于谦从容地说:

  “帝位已经定了,不会再有更改,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,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,我就有话说了。”

  明代宗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:

  “听你的、听你的。”

  先后派遣了李实、杨善前往,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,这是于谦的功劳。

  太上皇已经回来,瓦剌请求朝贡,先前贡使不过百人,正统十三年增加到三千余人,对给予的赏赐不满足便入侵。

  此次瓦剌又派三千人来朝,于谦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,在京师隆重陈兵,设宴招待。

  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,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,请求敕令大同、宣府、永平、山海、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墙准备防御。

  京兵分别隶属于五军营、神机营、三千营,虽然各设有总兵,但不相统一,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,分为十营团操,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。

  瓦剌入贡,常常携带以前掳去的人口来,于谦一定奏请酬劳使者,前后赎回了几百人。

  当初永乐年中,投降过来的人被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很多,也先入侵时,很多成了内应。

  于谦想分散遣送他们,因为西南有战事,每次出征,都挑选他们精锐的骑手,从厚资助他们前往西南战场,然后再遣送他们的妻子,内患得以平定。

  杨洪以独石入卫,八个城都给了敌人,于谦使都督孙安率轻骑兵出龙门关占据了它,招募百姓屯田,边战边守,八个城得以收复。

  贵州苗未平定,何文渊建议撤去布使、按察两司,专设都指挥使司,用大将镇守,于谦说:

  “不设两个司,是放弃了这地方。”

  建议遂作罢,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回来了,但国耻未洗雪,正值也先和脱脱不花结怨,请求趁机派大军,自己前往征讨他,以报复从前的仇恨,清除边患,明代宗不准。

 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,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,而福建邓茂七、浙江叶宗留、广东黄萧养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,湖广、贵州、广西、瑶、侗、苗、僚到处蜂起作乱,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,都是于谦独自安排。

  当战事匆忙急迫,瞬息万变的时候,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,随口讲述奏章,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。

  同事和下属接受命令,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,号令严明,虽然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,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。

  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,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,他才思的畅通敏捷,考虑的周到仔细,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。

  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,忘身忧国,上皇虽然回来了,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。

  东宫改易以后,明代宗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,诸臣都表示推辞,只有于谦一再推辞。

  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,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,明代宗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,推辞说:

  “国家多难,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。”

  坚决推辞,明代宗不准,于是把明代宗前所赏赐的玺书、袍服、银锭之类,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,每年去看一看罢了。

  明代宗很了解于谦,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,明代宗曾经派使者到真定、河间采择野菜,去直沽制造鱼干,于谦一说便马上停止。

  任用一个人,一定悄悄访问于谦,于谦实事求是地回答,没有隐瞒,也不躲避嫌疑怨恨。

  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,而不像他那样被明代宗信用的,亦往往嫉妒他。

  当敌寇刚刚撤退时,都御史罗通立刻上奏章弹劾于谦登记的功劳薄不实在,御史顾曜说于谦太专权,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,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。

  于谦根据祖制反驳他们,户部尚书金濂亦上疏为他争辩,但指责他的人还是不断收集他的材料。

  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,全靠明代宗力排众议,加以任有,他才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。

 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,遇到有不痛快的事,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:

  “这一腔热血,不知会洒在哪里!”

  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、勋臣、皇亲国戚,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。

  又始终不赞成讲和,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,但上皇并不满意,徐珵因为提出迁都南京,受到于谦斥责。

  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,比较容易得到提升进用,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。

  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