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重生港岛,家大业大 > 第238章 人在北美,刚成华尔街超新星

我的书架

第238章 人在北美,刚成华尔街超新星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安东尼人在北美,刚成华尔街超新星。
浑水证券正面击溃领航基金,在港股成功做空佳宁集团。
就已经震惊了整个华尔街了。
这可是直接从狼王手上抢肉。
可回到美股之后,浑水证券片刻不停,联合蒂芙尼董事长威廉钱尼、执行总裁尤里卡·蒂凡尼在内的多位高管以 1.36亿美元的价格,从雅芳集团手中收购了蒂芙尼。(补充下细节,查到资料,1978年雅芳集团以 1.0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蒂芙尼进行控股)
公开上市后,发行了 450万股普通股,筹集资金 1.35亿美元。
浑水证券这一手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。
不但成为了蒂芙尼的大股东,手握37%的股份,更是通过上市募资赚回了绝大部分的收购资金。
也因为这两桩战绩,安东尼和浑水证券已然成为了华尔街新星。
无数资金向他蜂拥而来。
这就是华尔街,最为势力,只讲究利益的地方。
它只遵循一条准则:服务于资本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。
其他任何业务,离开了这一准则,都无从谈起。
此时,正在华尔街浑水证券办公处。
安东尼放下手中的电话,看着办公桌上已经写好的稿子。
最上方写着一行大字——《屈臣氏调查报告》
他将手中的这份报告,递给了坐在自己对面浑水咨询的主管:
“将这份报告送到华尔街日报。我要让这份报告,明天就要见报。”
主管接过,看了一眼名字,心中一惊,询问道:“总裁,现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发传真,也来不及啊,明天的报纸内容肯定已经排版好了。后天怎么样?这样也能插个队。”
美国的报纸从不缺少内容,尤其是华尔街的这些经济日报。
求的就是一个时效性和准确性。
每一篇都是精挑细选,挤掉了哪一篇都可能是个损失。
“就是明天,华尔街日报不发,你就找纽约时报。纽约这么多报纸,总会有人愿意为我们而改变。”
他就不信了,在华尔街还能有人不屈从于金钱之下。
“告诉他们,所有的重版损失,我们一力承担,就是用钱砸也要给我把它们的大门给我砸开。”
安东尼根本不留任何余地,直接道。
他和邵维鼎打配合已经很熟练了。
屈臣氏上市在即,不搞出点动静出来,怎么抬升股价。
主管听到这话,也知道没办法了,只能硬着头皮,一家一家去砸钱。
.......
很快,《华尔街日报》的首席主编的案头之上多出了一份稿子。
汤姆森皱着眉头,疑惑的看向递给自己稿子的编辑。
“这是什么?”
“主编,这是浑水公司最新一期的调研报告。”编辑立刻答道。
“浑水公司?”汤姆森听后一惊。
他当然知道浑水公司了,这可是最近几个月华尔街的超级新星。
之前《华尔街日报》还因为浑水咨询出具的一份报告,销量暴增。
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财神爷啊!
难不成,浑水又找到了新的做空对象?
想到这里,他立刻拿起稿子看了起来。
结果一看之下,先是有些失望。
但随即,他便提起了兴趣。
竟然不是做空报告,而是类似做多的报告。
看完最后一句话【上市港股,建议买入】
汤姆森还有些意犹未尽。
“这篇稿子不错,可以收了,告诉浑水公司,三天后可以见报。”
“主编,对方说明天就要见报。”
“明天?不行。”汤姆森毫不犹豫道:“明天的报道已经排满了,而且报纸都已经打印出来了,告诉他们,我们最多只能安排到后天。”
小编辑满脸苦涩:“可对方说,这份报告已经发给纽约时报了,如果我们不发,对方可就成了首发报道,那我们三天后再发就没意义了啊!”
《纽约时报》
听到这个名词,汤姆森顿时不淡定了。
因为这家报纸正是《华尔街日报》最大的竞争对手。
而且双方一个代表着象党阵营 ,一个代表着驴党阵营。
从来都是互相看不对眼的。
要是一篇新闻,被《纽约时报》抢先报道,那他们《华尔街日报》作为美国最大的财经报纸的信誉何在,脸面何在?
“这个浑水公司到底将这份报告还发给谁了?”
编辑苦笑道:“几乎在纽约的每一家报社都收到了。”
“而且对方为了表达诚意,愿意承担所有的重版费用。”
“既然是这样的话。”汤姆森沉吟了一会儿道:“那就发,将微软的那篇文章给撤下来换成浑水的这篇报告。 ”
“微软的文章?”编辑愣了愣,“是那篇软文吗?”
“对,说是什么推出了新型操作系统,其实就是造势想从IBM手里拿到订单,你将这篇新闻移到后天去,这样的新闻什么时候都可以报道。”
“对了。”汤姆森叫住了准备离开的编辑:“这篇稿子改一个名字。”
“什么名字?”
“《屈臣氏,可口可乐最大的对手》”
相同的场景,发生在纽约多家报社当中。
一篇篇稿子给轮换下来,打印工厂的机器重新开工,一篇篇崭新的报纸新鲜出炉。
浑水公司的第二份报告,有的报纸把它安排在了副刊的位置,有的只是给了一个小版面。
但是有不少小报社却是直接将它,放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上。
而其中,最出人意料的是《纽约时报》竟然也这么做了。
这可是以严肃、庄重、富有教养的风格着称的报纸,在纽约精英阶层有着很深的影响力。
而假如它真的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,那么这个报道则具有极高的可靠性。
而也就在这一天,纽约,甚至是全美无数读者看到了一篇名为《屈臣氏,可口可乐最大的对手》的文章。
可口可乐的知名度在美国有多高,根本不用多言。
这样的标题,一瞬间就吸引住了无数人的目光。
所有人在心底里立刻产生了一个疑问。
“可口可乐的最大对手不是百事可乐吗?这个屈臣氏是什么鬼?”
而正是抱着这样的疑惑,他们开始阅读起了这篇报道。
(还有)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