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天命玄鸟,华夏始焉 > 207.第207章 第一次科举考试

我的书架

207.第207章 第一次科举考试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207章 第一次科举考试

科举制这三个字逐渐被人所知,而更多的人也知道了这三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意义。

科举制!

这不仅代表了普通的百姓可以有渠道读书,更有了渠道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!

这更给了天下寒门子弟进阶的道路!
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在今日,成为了可能!

与此同时,皇帝还准备让tin天下有贤德之人创立学堂,同时,官府也在一定程度上设立学堂,教授学生。

这也给了普通百姓学习的可能!

“这科举制,真是直接釜底抽薪了啊!”

有人也不禁感叹。

毕竟,对知识的垄断是世家赖以生存的手段,从传授知识最初,便可以控制一个人才,可以让他以后为世家所用。

而现在,科举制的推行,无疑是断了世家的根基,世家渐渐没有了生存的土壤。

而天下世家又如何坐的住呢?

而作为和大唐皇室息息相关的世家——陇西李家,显然对于这科举制也有很大的看法。

但是却又无可奈何,虽然如今的皇帝是李家之人,但是在权势之下,不得不让他们服软。

而另外一些世家,虽然有心抵抗,但是一听到这科举制竟然是神鸟出手推行的,顿时又让他们反抗的心情隐旗息鼓。

和神鸟作对?

他们没有这个勇气!

纵观历史,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神鸟的身影,而在史书、古籍、各种传说之中,也不乏有神鸟展现出超凡能力的记载。

但是每一次神鸟展露超凡能力,无疑都是翻天覆地,非人力可以阻挡!

所以,他们当了缩头乌龟!

……

永安公主府,虽然李歆霓将科举制献了上去,但是一些细节仍然需要她去忙碌、指导,

以至于找你她回到长安之后,却也非常忙碌。

时间流逝,一年的时间快速逝去。

又是一年春日,春暖花开,大地复苏。

长安城之中的百姓、达官显贵之家的姑娘、公子也走出春阁、书房,感受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生机。

李歆霓穿戴整齐,身上的威严宫装早就脱去,换上了令人舒适的普通衣衫。

一年时间过去,永安公主的容貌似乎没有任何的改变,依旧是如此的美丽。

引得永安公主府之中的宫女侍者也心中惊叹。

安未央也已经长大成人,虽然是如今太上皇的义女,但是在几年之前,如今皇帝欲给安未央一个公主封号,但是却被她拒绝了。

根据她自己所说,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子,因为公主之缘故,能够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,但是,她也从未懈怠。

只愿当永安公主的普通的姊妹,不愿意荣誉加身。

皇帝李世民见安未央言辞真切、深情流露,被安未央的知恩图报所折服,虽然也没有继续封赏安未央公主封号。

但是却给了安未央公主之地位!

“未央,你也大了,长安城之中,可有中意的如意郎君?”

正在为李歆霓穿戴长裙的安未央陡然听到永安公主如此说,她脸上带上了一丝迷茫,随即微微摇头,道:

“未曾……”

“虽然你是我的妹妹,也被父皇认作义女,但是也不是不可以嫁入皇室,如此,我也算放心……”

转过身来,李歆霓看向安未央。

却见安未央美丽的容颜虽然即将媲美李歆霓,但也有是独特的美,眉宇之间,有女子唯有的凌厉、坚韧气质。

“姐姐也不是未曾有过如意郎君?自从姐姐将我从沙洲城中带出,我就将余生奉献给了这女宫、君子楼……”

显然,安未央也将曾经的李歆霓当成了前进道路的启明星,愿意延续李歆霓的道路。

听到安未央的回答,李歆霓微微摇头,其实她想说,自己和安未央并不同。

自己,终究是不能与任何人相伴,只能孤独一人。

她转身,看向身前铜镜之中倒影的美丽、不曾老去的容颜如此想到。

……

皇宫之中,李歆霓缓步而来。一路上,御林军和侍者宫女皆恭敬行礼,李歆霓点头微笑示意,然后走进了皇帝李世民所在的宫殿之中。

“姐姐伱来了!”

宫殿之中,李世民看到李歆霓到来,当即取出一份文书,递给了李歆霓,道:“这是大唐境内各道、郡县私塾开设的情况!”

李歆霓当即低头翻看了起来。

片刻,李歆霓放下了手中的文书,闭目沉思了片刻,才道:“文书之中所说,各地学堂中,真正贤德之人开设的并不多,而朝廷开设的也只是很少一部分,更多的,竟然是世家门阀所开设的……”

“没错!”

听到这里,皇帝李世民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担忧,看向一旁的李歆霓,道:“虽然朕也知道姐姐推行这科举制的目的,便是为了平衡门阀世家,但是没想到门阀世家之中,也不是蠢笨、引颈受戮之人……”

而这,便是门阀世家的反击。

大唐不是将允许天下之人开设学堂私塾吗?那行,门阀世家也开,同样教授出服务于门阀世家的人才。

沉默片刻,李歆霓摇头道:“这种情况本就无法避免,但是却也比原来的情况好。”

“后面可以在科举考试上再加以限制即可!”

“也是!”

听到李歆霓的话,李世民点头,表示认同。

科举制的推行,为大唐增添了一些生机,使大唐朝堂之上,也多了一些不全是为门阀世家说话的官员。

更多了真正为天下百姓说话的官员。

无比同事,长安城之中,君子口和女宫之中的学堂教授出来的女子、男子,也参加了第一年的科举考试。

当然,女子自然只是进入宫中担任女官,且数量极少。

大多都是君子楼之中的男子。

“弟弟,这次考试你有把握吗?”

安未央自己的庭院之中,却见一个面容英俊的男子老老实实地站在厅堂之中。

男子静静的听着自己姐姐的唠叨,脸上带着自信之色,正是安未央的弟弟安宁。

“姐姐放心吧,我自然有信心!”

安静很有把握地说道。

“那行!”

“这次考试乃是公主退推行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,意义非凡,无论考的成绩怎么样,都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,一定要慎重对待,更要遵守考场准则……”

“知道了……”

“走吧,去拜见公主殿下!”

姐弟俩一同去往了永安公主府,路上,安未央也在为自己的弟弟安宁讲述着科举制的一些知识。

“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,公主称其为院试,即在大唐的一些的府县就能举行,故而学子也不必长途跋涉来到长安来参加考试!”

“而第二次考试被称为乡试,在郡县之中考试,此时,考生就需要启程前往当地省郡了。”

“第三场被称为会试,则需要在长安城考试,此时,整个大唐,各郡县通过前两场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,就能来到长安城一较高低。”

“这一次的考试结束,便可以依照学生的才能、意愿,进行授予官职!”

“而最后还有一场殿试,是在皇宫之中举行的,由皇帝亲自出题、亲自批改试卷,最终确定一定名次,故而,通过殿试的学生,乃是真正的天才!”

安未央说的时候,脸上也带上了崇敬之色。

“那么,这一次我要参加的考试就是院试?”

安宁问道。

“正是!”

安未央点头。

“这一层层的考试下来,想必有许多学生都无法排上名次,且,院试、乡试这两场考试应该刷下来的人最多!”

“那被刷下来的人,岂不是什么也得不到,还费心费力地学习了如此长的时间?”

“非也!”

安未央摇头,瞪了自己的弟弟一眼,道:“这个问题公主殿下岂能没有想到?”

“前两场被刷下来的学生,可以进行下一年的考试,如果不愿,他们也有资格进入当地官府寻一门差事,这些官府都是允许的!”

“若是当一个官府的一些小吏没有参加过院试亦或是乡试,恐怕就真的出问题了!”

“原来如此……”

听到这里,安宁露出恍然大悟之色。

也就是说,今后在官府当差的人,都得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了!

……

如今,科举制已经开始运转起来了,也基本不需要李歆霓负责,但是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,自然需要她亲自坐镇。

京畿地区的学生自然有些一些优势,那便是无论是院试,乡试,都是在长安城路举行的。

甚至于,后面的两场考试,也将是在长安城。

但是,这也就意味着考试考场之上的规则更严厉。

说不定哪一次的考试就会有某个大官心血来潮,来到了考场之中检查。

“见过公主殿下……”

李歆霓正准备前往考场,却看到安未央带着安宁来到了面前。

看着眼前的男子,李歆霓当即想到了曾经的那个小男孩,也明白了两人的来意,微微点头,道:“去吧,好好考试!”

“是!”

让安宁离去,安未央留了下来,道:“对安宁来说,这次考试非常简单,应该能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!”

“不能小看天下英雄!”

李歆霓摇头,道:“不过,如今的科举制也有许多的不妥之处,只能以后慢慢的去修改、完善了!”

“公主也不必如此辛苦,不然,岂能让下面的官员无活可干?”

李歆霓一愣,当即笑道:“你说的有道理……”

……

长安城太学之中,一处宽敞的庭院已经被早早的封锁了,被布置成了考场。

而在考场之外,还有许多士卒把守,组织着外面的人进入。

朝堂之中,一些大官被皇帝派来充当考官,并且被交代要铁面无私,秉公执法。

当然,此时永安公主来了,自然要听从永安公主的命令。

“已经辰时末,可以让考生进入考场了!”

李歆霓身着大红色长裙,端坐在考场之中,然后命令一旁的官吏。

“是!”

官吏闻言,当即将永安公主的命令传出去,而外面,已经有大量的考生经过检查,然后缓缓进入专属于自己的考场之中。

此时,有官吏上前宣读考场准则。

“考试时间为一个时辰,午时一到,着实收款,无论诸位做没做好,还请各位悉知!”

随后,一张张考题便被分发了下去。

李歆霓抬头看去,发现参加考试的学生之中,有八九岁的稚童,也有十几岁的少年,更有像安宁这样的成年男子。

不过面对同样的考试,对于稚童来说,终究是有些吃亏的。

但是毕竟是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,这些问题只能忽略了。

……

李歆霓所规定的考试,院试和乡试皆是每年一试,而乡试和殿试,皆是每两年一试,可以给考生更多的考试时间,也可以给路途遥远的考生,留下赶路来长安的时间。

即使错过了,也不至于再等过长的时间。

当然,还有最多规则设置,也就不一一诉说。

三天的时间一闪而逝,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,终于结束了。

而科举制的科目,分为文试两科:一、经典古籍的考核。二、写文章的考核。

政试两科:一、分析政事的能力。二处理政事的能力。

格物科综合,其中包括作物种植、天文地理、机械结构等等。

最后是武举综合,武举分为文试:兵书理解,武试:武功测试。

当然,武举的监考官吏自然就是军中老将了。

最后,以综合成绩进行排名。

分各科排名进行安排官职。

也就是说,一个考生的综合成绩虽然高,但是并不一定被安排的官职好。

……

忙碌了五天,科举制的第一场考试终于彻底结束了。

李歆霓来到皇宫之中,宫中御林军和宫女侍者对永安公主更加恭敬了几分。

因为科举制第一场考试的正式举行,永安公主的名声也在民间更为广泛的传播,而且还都是好名声。

甚至于,考生考试之前,都需要在家中拜永安公主像,同文曲神同等!

“姐姐来了!”

李世民看到李歆霓进来,不过并没有起身,而是继续看着手中的文书,同时道:“此次科举考试,最终的结果朕已经看到了……”

“没想到,其中寒门子弟竟然占了将近五成!”

“若是从前,朕所任用的人才之中,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寒门子弟!”

“更不必说他们是真的有真才实学!”

说这句话时,皇帝李世民的话语之中尽是激动。

祝大家在新的一年,所有的考试、考核,都能蟾宫折桂、金榜题名!

(本章完)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