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天命玄鸟,华夏始焉 > 169.第169章 时光匆匆

我的书架

169.第169章 时光匆匆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169章 时光匆匆

大雪纷飞,不同的人,却有不同的心境。

皇宫之中,汉武帝刘彻手持文书,但是目光却依然放空,不知在想着什么。

博望侯府,张骞手中提着装着红薯的布袋,站在走廊之中,看向庭院里被大雪掩盖的翠竹。

神鸟殿,一道瘦弱的身影独自在大雪之中前行,形单影只,彳亍前行,长发之上有雪花点缀,更显冷落。

天下之雪本有什么不同,不同的不过是世间的人。

有人言南方之雪细、碎,只不过是天地的点缀;有人言北方的雪厚、重,那是天地之间的主角;有人言南北之雪皆相同,融化之后都是雪水。

也有人言,天地之雪,犹如人之白发,融化之后,人也便不在了。

岁月流转,唯一不变的,也只有这天地之间的大雪,一直都在。

…………

公元前130年,汉朝皇帝派兵再击匈奴,大破匈奴之军,斩杀敌军数万。

冠军侯率领千骑,行走大漠,千里追击,斩杀匈奴。

公元前128年,汉朝皇帝派卫青攻打西域,打通西域之地,为彻底歼灭匈奴扫除道路障碍。

公元前126年,西域国楼兰不敬大汉,斩杀大汉出使使者,大汉兵锋至,攻破楼兰之城,于盐泽之畔斩杀楼兰国王,令立新王。

并且,大汉于楼兰国内设立官吏监视,并派兵驻守。

公元前120年,霍去病饮马北海,封狼居胥,匈奴彻底逃入漠北深处,不敢再南下半步。

同时,西域之地尽皆归汉,大汉皇帝于西域之地设立都护府,筑城驻守,疆域之辽阔,与西域之西大宛国接壤。

当此时,西域诸国皆知大汉之威,敬大汉为天朝上国,见大汉之兵,皆敬为天兵。

同年,大汉长安城突然现良种,良种可亩产上千斤之多,名曰红薯,乃是博望侯献给大汉皇帝。

且,红薯乃是神鸟所赐,博望侯培育,乃献给皇帝,欲推广天下!

大汉因征伐匈奴、西域诸国,国力消耗严重,大汉兵威甚重,国民骄傲,然生活却无比艰难,赋税严重,且国内商贾要多交钱财赋税,民生初现凋敝之态。

而红薯陡然出现,使天下之民将不再有饥馑之忧,各郡县得红薯良种,皆尽力推广。

初时,百姓多有抗拒,不过当体会到红薯之优,欣然纳之!

因红薯,天下百姓竟然少有饿死之人。

公元前119年,博望侯张骞被皇帝刘彻拜为丞相,掌管朝堂诸事。

同年,北方匈奴右骨蠡王归降大汉,世人乃知:

匈奴右骨蠡王竟然是汉人,且为当今丞相之弟,佯降于匈奴,逐渐登临高位,以达到弱匈奴之功。

右骨蠡王尔悌返回长安,被大汉皇帝刘彻封为草原王,封地便为北方草原,为大汉镇守边疆。

公元前116年,南越国正式归汉,南方大片疆域正式归为大汉直辖,至此,大汉边境,北至漠北,西至西域极西大宛国,南至南海。

公元前110年,大汉皇帝去往泰山封禅。

此年,大汉皇帝刘彻已有四十余岁,将近五十。或是因为日夜操劳国事,身体劳累之下,感到身体衰老,故而感叹年华已逝,心中颇有不甘。

同时,想到神鸟殿之中的神鸟,神鸟沉睡至今,已有二十年,却仍无苏醒迹象。

故而,大汉皇帝登临泰山,举行封禅大殿,阐述己身为皇帝多年,之丰功伟绩。

同时,欲向天地求长生之事。

泰山巍峨,矗立天地。

山下官道之上簪缨车驾绵延,有身着甲胄的士卒守护左右,绵延数里。同时,有身着华丽汉服的官员站立,等待泰山之上的皇帝陛下下山。

旌旗飘荡,长枪如林,甲胄森严,官员肃穆。

渐渐的,便看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缓缓从山上走下,在他的身旁,还跟着几名身着华服的官员,

为首年过半百的老人身着皇帝冠冕,面容威严,在下山的同时,还正在同身后的人说着什么。

“不知神鸟何时才能苏醒……”

“这谁又能知道呢?”

张骞鬓角发也有几根了银丝,听到前方皇帝之言,张骞也不禁抬头看向天空,说道:

“神鸟沉睡之时便言,不知沉睡时间多久,或许醒来之时,我们都已经老了!”

“可是,朕心中却多有不甘!”

前方的汉武帝刘彻突然顿住了脚步,看了一眼在山下等待的车驾,然后却抬头看向东方。

泰山之上,向远方望去,一片平坦,千亩良田绵延无尽。

“身体的衰老,让朕诸事皆不顺!”

“生老病死,天道轮回,陛下又何必在意呢?”

张骞闻言,却沉默片刻,心中思忖良久,才道:

“况且,陛下之功应当载入史册。北方匈奴之患从今以后,将再无。西域诸国皆顺从大汉……”

听到张骞之言,汉武帝刘彻却微微摇头,然后缓步走向不远处山脚下的皇帝车驾。

…………

骊山,神鸟殿。

二十年的岁月一转即逝,但是骊山之上似乎永远未曾变化,依旧是那座神鸟殿,矗立在山上,悬浮于氤氲雾气之中。

而在神鸟殿之前的台阶之上,却不似曾经那般落叶满地,反而干净非常,整洁如新。

而在一旁的侧殿之中,却见一名大概三十多岁的妇人走了出来,她面容端庄秀丽,虽然眼角有了淡淡的皱纹,但是仍然有女子的美丽优雅。

她从侧殿之中走出,身上穿着素雅的长衫,随即取来一旁的用细竹做成的扫帚,将台阶之上的枯叶扫落。

抬头望去,满山树叶一夜变黄,整片天地皆是枯黄一片,带来的,台阶之上的落叶也多了起来。

秋风吹来,便是满地落叶。

而妇人却也不嫌麻烦,待落了叶,便取来一旁的扫帚再次打扫。

二十年如一日,皆是如此。

扫了落叶,神鸟殿之前的台阶再次恢复干净,然而,秋风拂来,枯叶又落。

就在她欲再次转过身来,从头再次打扫之时,下方却传来兵甲碰撞之声。

妇人低头看去,却见几名士卒站立在下方的台阶处,不再上前,且看向前方的妇人。

见此,妇人放下扫帚,然后走向士卒。

“见过使者,不知神鸟可否苏醒?”

见到妇人走近,士卒才恭敬一礼,然后询问道。

“未曾。”

妇人摇头。

“多谢使者告知。”

士卒闻言,当即再次一礼,然后转身离去。

妇人见此,才再次返回上面,不过并未再次打扫,反而返回侧殿之中,取出一个竹篮,然后绕到了一旁的山上,片刻之后,她再次返回,却看到竹篮之中装满了果子。

随后,她将果子一一清洗,然后放入一个坛子之中,仔细封存。

随即,将坛子放在了侧殿的墙角之下,却见墙角之下,已经堆放了许多的坛子。

犹豫片刻,她抱起一个坛子,来到侧殿之前的一个桌案之前,打开,倾倒。

浓郁的馥郁酒香瞬间传来,沁人心脾。

女子轻抿一口,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,温婉、端庄。

……

“这果酒应当有十几年了吧?”

就在这时,耳边突然传来一道声音,妇人大惊失色,连忙转头看去,却见一只通体洁白的神鸟正站立在一旁,似乎嗅到了酒香,故而如此道。

见此,妇人愣了片刻,当即展颜一笑,然后又拿出一个木杯,倾倒,“神鸟苏醒了?”

“正好,也可用这果酒,为神鸟接风洗尘!”

“善!”

……

白止看着身前的赵璃月,也自然知道了自己沉睡了多久。

未曾想,曾经的美丽少女,此时也已经是成了一个妇人,即将年老色衰。

“沉睡之时,不是与你说了,若是想要下山,便下山去!”

白止看向一旁的赵璃月,“在这山上空度时光,却也无趣。”

“何处无趣?何处有趣?心喜之地便为有趣,心厌之处变为无趣。”

赵璃月放下手中果酒,“在这山上,却也正好,即使下山,也不知去往何处,也不知做些什么。”

“你在山上,却也是一种生活。”

白止愣了愣,当即笑道:“如此看来,我为神鸟,却没有你看的通透。”

“神鸟与我自然是不同的。”

……

神鸟苏醒的消息已经被人传到了长安城,但是大汉皇帝并未在长安,而是去往了齐鲁之地的泰山,举行封禅之礼。

故而,白止抬头看向山下,只见山下远方有车驾缓缓行驶而来,并且有士卒跟随,仪象万千。

原来,是如今大汉的太子亲自前来迎接神鸟。

大汉皇帝刘彻出宫封禅,便留下太子刘据在宫中行使监国之职,听闻神鸟苏醒,故而快速前来。

“太子吗……”

白止突然想到了历史上的太子,即汉武帝刘彻的长子。

随即微微摇头,不知道如今的太子又如何。

不过,既然答应庇佑大汉的,那就好好看一看。

然后他回忆历史之中的太子刘据。

历史上的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而被陷害,汉武帝刘彻以为刘据要造反,而派兵镇压。

太子刘据抵抗,最终兵败自杀。

历史上的刘据为人忠厚沉稳,就是不知道如今的刘据又是如何。

当然,当汉武帝刘彻后来知道了真相之后,自然后悔不已,而且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用来怀念太子刘据。

“巫蛊之祸……”

白止摇头,心道此时的大汉,应该不会再有巫蛊之祸了吧!

……

“刘据,见过神鸟殿下!”

就在白止发呆的时候,太子刘据已经来到了近前,对方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模样,面容敦厚、坚毅,身着华丽汉服,在起身后,是众多太子属官。

他来到白止面前,然后恭敬地行礼道。

“嗯!”

白止微微点头,忍不住细细打量面前的太子刘据。

史书上记载的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而早早的死去,故而没有成为皇帝,所以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功绩。

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明确知道的,那便是在汉武帝刘彻还在的时候,他就开始早早的监国理政了。

也就是说,此时的太子刘据是未来最合适的大汉皇帝。

毕竟是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,刘彻自然也耗费了许多精力用来培养自己的太子。

看到神鸟点头,太子刘据当即恭敬地说道:“神鸟苏醒,而父皇却身在泰山,未曾亲自迎接,作为太子,代我父皇对神鸟表达歉意……”

看着太子刘据如此知礼的模样,白止心中满意,随即道:“伱如今多大了?”

“回神鸟殿下,据今年二十又四。”

“二十四?想必我沉睡之时你还未记事……”

“的确如此!”

“还请神鸟殿下入宫……”

太子刘据看向白止,一脸期待。

而白止也有意仔细考察一下太子刘据如何,也是欣然答应。

“神鸟殿下请……”

……

……

坐在太子车架之中,而太子却在外面乘马跟随,透过车驾看向外面,天地皆是金黄一片,已然是秋季,到了丰收贮藏的季节。

而长安城却愈发的宏伟了,城中有百姓行走,也有热闹非凡的集市,叫卖声不绝于耳。

同时,白止还看到了明显西域打扮的人同周围的人交谈,犹如汉人。

白止不知道这二十年发生了什么,但是也可以猜到一些。

很显然,如今的大汉已经不是曾经的大汉了,应该是威加海内,真正的四海皆服。

渐渐的,太子车驾来到了宫中,随后,太子将卑职带到了未央宫的一处宫殿之内。

不过,并未等到刘据说话,白止却主动道:“你在何处处理政事?”

“……就在一旁的宫殿之中。”

太子刘据愣了愣,随即恭敬回答道。

只见太子刘据身旁,几名太子属官听到神鸟之言,顿时交换了一个眼神,眼神之中带上了一些喜色。

“带我过去吧!”

白止说道:“只有我待在此处,也挺无趣的。”

“唯!”

闻言,太子刘据当即带着白止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宫殿之中,这处宫殿中却也非常温暖,没有秋风的寒冷。

并且,白止还看到了一旁的桌案之上,以及桌案一旁,堆放着大量的竹简。

而在宫殿之中,还有五六个太子属官静静地看着文书之中的内容。

(本章完)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