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天命玄鸟,华夏始焉 > 154.第154章 无功而返?

我的书架

154.第154章 无功而返?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154章 无功而返?

“此乃大宛(yuan)!”

听到路人的解惑,两人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。

此时,所谓的大宛国,城门之前,却有一明显是官吏打扮的官员上前,询问张骞身份。

这让张骞顿时警惕了起来,不过此时堂邑父突然在张骞耳边低声提醒道:“大宛国与匈奴不和,多受匈奴侵扰!”

听此,张骞心中的警惕顿时消失,随即回答眼前之人的话,“吾乃汉人!”

“汉人!?”

闻言,大宛国之官顿时大惊,再次确认道:“可是东方之地的大汉?”

“正是!”

看到张骞确认,那人顿时喜形于色,当即一把抓住张骞的手,道:“我大宛国国王欲通商大汉,然而道路被匈奴所阻而不得!快快与我一同去见我大宛国王,国王定然欣喜!”

对方的话正和张骞之意,他本来以为此处的大宛国即是自己出使的目标大月氏,没想到竟然不是。

而再往西,便不知道路,所以,他想请求大宛国之人充当自己的向导,也好继续西行,去往大月氏。

所以,他终究是要去见大宛国的国王的,此时当然欣然答应。

两人同大宛国官员乘坐在特殊的车之中,向所谓的大宛国皇宫而去。

大宛国地处后世的帕米尔高原,多山地,气候恶劣,但是此时的大宛国颇为富足。

张骞和堂邑父两人跟随大宛国官员,不久之后,便看到了一座皇宫坐落在一座山脚下,皇宫之上,城池宏伟,人民在其中生活。

两人面露惊叹之色,感叹着眼前一幕的异域风采,随即,跟着官员进入了皇宫之中。

随后,两人被带着去洗漱等事不必再提。

当张骞再出来时,身上已经整洁非常,身上的华丽汉服虽然破旧,但是仍能看出曾经的大汉礼仪之国的风采文化底蕴。

他手持符节,脚踩四方步,大步走进了大宛国的皇宫之中。

“使者张骞,见过国王陛下!”

张骞抬头,看到了大宛国的国王乃是一副中年男子的模样,看到张骞进来,一脸好奇的打量着张骞,随即才激动的从王座之上走下。

“我对东方之国向往依旧,曾欲使人去往大汉,然而道路被匈奴人阻隔!”

大宛国国王再问,“不知使者是不是出使我大宛的?”

“并不是。”

张骞摇头,道:“我奉大汉皇帝之令,出使大月氏!”

“大月氏!”

闻言,大宛国王一惊,随即道:“大月氏就在大宛国之西!”

“果真?!”

闻言,张骞脸上露出喜悦之色,终于从他人口中听到了大月氏所在,并且就在大宛国之西,如此,想必距离也不是太远!

于是张骞看向大宛国国王,道:“还请国王陛下派人为向导,并且护送我前往大月氏,为表谢意,当使臣返回大汉之后,定然会以金银谢之!”

“好!”

大宛国国王闻言,脸上也露出了笑容,对于张骞的要求,全部答应了。

之后,大宛国国王挽留张骞再留几日,然而,张骞以王命为重,婉拒了大宛国国王的挽留,于是,大宛国国王当即派兵,将张骞送出大宛国。

并且,大宛国国王还亲自相送。

看着张骞两人离去的背影,大宛国国王身旁之人臣突然道:“那名汉人所乘坐之马,当为一宝马也!我大宛国之汗血宝马,恐怕也多有不及!”

“哦?”

听到这里,大宛国国王脸上当即浮现出惊讶之色,随即又道:“那匹白马当真如此神异?”

“的确如此!”

身旁之人臣回答道:“那马臣在旁边观察,当时在马棚之中,大王的其他宝马皆恐惧之!”

“竟然如此!”

大宛国国王脸上瞬间浮现出激动之色,再次抬头看向前方,只见道路尽头哪里还有张骞两人的身影!

不过他也不灰心,于是道:“没事儿,当他们返回之时,再讨要之!”

“若是不给,……我大宛国与大汉相隔千里,其中又有诸多国度,不信大汉能够派兵至我大宛国!”

他脸上露出势在必得之色。

然而,他却不知,他的这句话,却在未来应验……

…………

张骞一路西行,道路艰险,但是幸亏有大宛国之助,得以顺利前进。

又行三日,张骞两人终于看到远方之地势突然变得平坦,同时,远方还有城池矗立。

站在高山之上,向下眺望,一览无遗。

见此,张骞与堂邑父皆欣喜,根据大宛国向导所言,此时他们已经抵达真正的大月氏。

两人连忙整理仪容,然后才再次向前方而去。

……

“且等候,国王稍后便至!”

大月氏皇宫之中,张骞与堂邑父静静等待,此时,他手持大汉符节,身着华服,面容肃穆。

一路上,他细细观察此时大月氏之国土,发现大月氏国土平坦,是膏腴之地,未曾想,大月氏被匈奴所驱赶,竟然化险为夷,获得了如此丰饶的土地。

片刻,却见侍者进来,通知他可以觐见大月氏之国王。

张骞当即大步而入。

“使臣张骞,见过国王陛下!”

张骞躬身行礼。

“汉人,来此为何?”

只见宫殿之中,有大月氏之国王,与此同时,宫殿两侧,还有大月氏众多大臣。

此时,他们正一脸好奇的看着宫殿正中的张骞和堂邑父两人,毕竟,他们自从举国搬迁,来到此处,已经甚久未见东方之人了!

同时,王座之上,大月氏国王正值壮年,此时正目光炯炯的望着他。

于是,张骞直接道明来意,最后道:“国王陛下,难道您不想以报先祖之仇?”

“使臣记得,大月氏先国王,被匈奴人所斩杀,甚至头颅都成了匈奴人的酒器,此等国仇家恨,如何忍之?!”

“今日,我大汉皇帝愿举兵百万,伐匈奴,若是国王陛下有意,可约期共伐匈奴!”

然而,大月氏国王听到“酒器”二字之后,原来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无影无踪,甚至,看向张骞的目光之中,也变得极为不悦。

“如今大月氏占据丰腴之地,国泰民安,已经没有灭国之危,至于先祖的仇恨,已经过去许久,便让他随风而逝吧!”

“且不说我大月氏与匈奴相比,犹如萤火与皓月争辉,即使本王愿意征伐匈奴,恐怕国人也不会愿意!”

张骞惊讶,没想到大月氏的国王竟然拒绝了。

原本他还胸有成竹,以为大月氏国王回忆曾经国恨,会毫不犹豫的举兵伐匈奴。

不过,张骞岂能甘心,毕竟千里迢迢而来,他连忙再次道:“国王陛下勿急,此次攻打匈奴,我大汉乃是主力……”

“不必再说了!”

然而,大月氏的国王根本不给张骞再次说话的机会,直接打断了他,并且道:“使者一路而来,必定身心疲惫,还是先去休息。”

“等到休息之后,可以在我大月氏之城内游玩,领略一下我大月氏之景致,之后,便速速离开吧!”

说完,不顾张骞的挽留,大月氏国王直接离开了宫殿。

……

“这下该如何?”

住处,张骞和堂邑父眉头紧蹙,千里迢迢而来,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大月氏的国王竟然不愿意攻打匈奴。

细细想来也是,毕竟此时的大月氏占据丰腴之地,国泰民安,并且,他还听闻大月氏国王沉湎于女色,朝中大臣更是肆意享乐,哪里有居安思危之心!

“再等一年!”

张骞如此决定。

岁月流逝,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,张骞留在大月氏一年有余,期间,也见过几次大月氏的国王,但是皆没有成功劝说其共击匈奴。

甚至于,大月氏国王都会躲着张骞。

见此,张骞失望至极,只能和堂邑父开始返回大汉。

“神鸟,我是否会让陛下失望……”

回去的路上,张骞心中不禁低声询问白止。

白止闻言,直言道:“此乃意料之中,况且,即使没有外力相助,凭借我华夏之人,何事无法完成?”

“区区匈奴人而已!”

听到白止的话,张骞脸上当即一扫颓势,再次浮现出自信之色,点头道:“神鸟说的是,正所谓‘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’!比如那大月氏,如此骄奢淫逸,恐怕距离再次亡国之日,不远矣!”

说到这里,张骞回首望向来时的道路,低声道:“这西域之地如此辽阔,看似不过是大漠、高原,然而更有无数财富埋藏其中!”

“将来,终为汉土!”

……

长安城。

未央宫。

汉武帝刘彻正在处理政事,而在身旁,却有诸多臣子端坐,但是在不远处,却有一少年正在读书,翻阅书籍的声音,颇为响亮。

这让大殿之中的文臣多有不悦,不过因为皇帝在前,也不好多说。

只能以目示意,提醒那少年。

“去病,过来!”

而正在批阅文书的汉武帝自然也听到了如此大的声音,不过脸上却无愤怒之色,反而面带微笑地将少年唤来。

“陛下?”

少年放下手中之书,走了过来。

“刚才你在干什么?”

汉武帝刘彻问道。

“去病正在读书!”

少年霍去病大概只有十三四岁的模样,但是却英气十足,以显少年人的朝气蓬勃。

且其体魄强壮,显然有武艺在身。

“那你读了什么书?”

“去病读了《秦记》!”

“为何读《秦记》?”

汉武帝刘彻脸上浮现出疑惑之色,道:“你不是好兵事,不应该读兵书吗,为何要读《秦记》?”

“《秦记》之中也有兵书,在《武安君白起传》之中,详细记载了白起是如何打长平之战而胜之!”

“且,还有秦国行离间计、换将之谋等计策……”

少年霍去病侃侃而谈,没有对刘彻这个皇帝感到畏惧。

“好!”

闻之,汉武帝刘彻击节赞叹。

汉武帝刘彻看着少年霍去病,脸上不乏欣赏之色。他看向一旁的臣子,道:“少年之气,当引导之,霍去病,当为军中之将也!”

听到汉武帝刘彻称赞自己,少年霍去病却没有露出喜悦之色,见此,刘彻更为惊讶。

甚至于,一旁的官员见到霍去病的表现,也露出了惊异之色。

“为何不喜?”

刘彻询问。

“陛下称赞,当为荣耀,然,去病年幼,恐招他人嫉恨!”

闻言,汉武帝刘彻更为喜爱之。

……

大汉皇宫,后宫之中,被汉武帝刘彻宠幸之才人——卫子夫,已有身孕。

然,皇帝之陈皇后嫉妒之,欲为难、暗害卫子夫。

卫子夫惧,乃招来其弟卫青告之。

卫青闻言,见陛下,说想念姐姐之言,汉武帝刘彻闻之,乃令人查卫子夫之事,当即得知陈皇后之谋。

不过,毕竟陈皇后为皇后,背后更有太后做主,汉武帝刘彻并没有轻举妄动,而是继续深入调查。

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,得到的结果却让他大惊之色。

陈皇后竟然在宫中行巫蛊之事,争宠与暗害卫子夫!

听到这里,汉武帝刘彻毫不犹豫的对陈皇后发难,并且不顾群臣反对,以陈皇后久无子嗣等原由,废了陈皇后的皇后之位,另立卫子夫为皇后!

当适时,卫子夫之弟卫青被汉武帝刘彻封为车骑将军,在马邑之战之中,曾参与攻打匈奴。

故而,被汉武帝刘彻委以重任。

在陈皇后欲陷害卫子夫之时,曾相连同卫青一同害死,诸多事情,多有诘难。

故而,卫青心中谨记,憎恨陈皇后。

此次陈皇后被废,卫青自然欣喜,对于汉武帝刘彻更为忠诚。

此时,距离马邑之战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,在这三年之中,汉武帝刘彻并没有乘胜追击,攻打匈奴。

未央宫,清凉殿之中。

汉武帝刘彻看向宫殿之中的神鸟白止,请教于神鸟国事。

恍惚之中,白止似乎回到了曾经,那大秦之国。

或许是因为多参与国事的缘故,史书上也多有记载神鸟左右大秦政事。

故而,此时的汉武帝刘彻才以国事请教。

“朕欲在国内推行推恩令,以彻底解决郡国之威!”

汉武帝刘彻看向神鸟,其实,推恩令之计,早就有臣子献计于皇帝,但是皇帝一直不曾提及此事。

“推恩令啊……”

白止听到这三个字,顿时知道了是什么。

毕竟,推恩令之策,在历史上可谓是大名鼎鼎,乃是解决王、国的堂堂正正的阳谋手段。

而在原本的历史上,汉朝在经历了八国之乱,皇帝痛定思痛,汉武帝刘彻就采纳臣子的建议,推行推恩令。

效果显而易见,大汉之内的郡国只能听话施行。

白止看向汉武帝刘彻的目光,点头道:“可以施行!”

同时,白止有再次沉吟了起来,推恩令施行之后,与此同时,随着大汉的发展,汉武帝刘彻又命令各郡国举孝廉,世家的力量也开始强大!

世家,缓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!

想到这里,白止并没有多说,世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朝廷政令的推行,但是在另一方面,也是有有益的影响的。

比如,是宗族观念更加深入人心,这让后面的五胡乱华等,终究不能击败华夏大地上的汉人。

就在白思索的时候,汉武帝刘彻点头,道:“好!”

……

大汉国内的事情,以汉武帝刘彻的能力,自然能够完全解决,这一点不需要白止的担心。

就在汉武帝刘彻和白止谈话的时候,外面突然走进来一个少年,英姿勃发,身着汉甲,威武非凡。

但是此时汉武帝刘彻正在同神鸟谈话,即使平时在宠爱霍去病,刘彻也不禁有些生气。

“谁让你进来的?”

汉武帝刘彻面容严肃。

白止也看向青年,只见对方大概十五六的模样,但是却能感觉到对方的傲气。

白止静静的看着,只见汉武帝刘彻呵斥了霍去病几句,才对白止道:“他名叫霍去病,有将才!”

“嗯?这就是霍去病吗?”

听到汉武帝刘彻之言,白止心中顿时惊讶。他想到了历史之上,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,现在,还是一个倨傲少年。

谁能想到,在几年之后,这个前面便能勒马燕然,饮马北海!

封狼居胥,后世为将者,皆追求之功!

“嗯!”

白止淡淡的点了点头,对于眼前的霍去病,并没有太多的关注。

只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罢了。

待让霍去病退去,汉武帝刘彻才问起张骞之事。

“不知道张骞如今到了何处?”

“已经从大月氏返回了!”

白止回答。

“哦?可否同大月氏诉说,大汉欲结盟共击匈奴之事?”

汉武帝刘彻听到张骞已经从大月氏返回,连忙问道。

“大月氏并未同意!”

于是,白止将大月氏的情况诉说了一下,汉武帝刘彻不禁露出失望之色,不过也显然并未放在心上,“大月氏竟然能够在极西之地寻找一处丰腴之地,然而,也忘却了国仇家恨!”

刘彻脸上露出了浓浓的不屑,随即道:“即使是没有大月氏,大汉同样能够击退匈奴!”

……

……

张骞走在雪山之上,却见下方山脚下,有人居住。他和堂邑父走了过去,给予一些金银,在牧民家中居住了一眼。

同时,张骞询问牧民,“不知从此地,向北而去,能够抵达何处?”

说着,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羊皮,用炭笔在羊皮上准备描画。

(本章完)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