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承明之治 > 第102章 太子来中书省啦

我的书架

第102章 太子来中书省啦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贞观十二(638)年七月末,李承乾少见的来到了中书省。没错,李承乾这太子爷挂着中书令这个大唐最高长官的名号,却在今天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来了一次中书省。李承乾来这里,自然是有目的的,他又不是吃饱了撑着。
长孙冲,在十一年的那一次二凤代为召开东宫朝会上,被李承乾调配到了中书省,跟随长孙无忌学习。如今,差不多一年都过去了。也是时候,要来考核一二了。
李承乾的到来,中书省官吏们都是一脸卧槽。李承乾贞观九年受任中书令一职,距今三年时间,终于来到了中书省这个地方。你说,中书省的人们能不震惊吗?
李承乾朝着官厅外的官吏们摆了摆手:“不必通禀了,孤来此办一件事,之后就走了。”
李承乾自个儿来到长孙无忌的办公厅,步入其中一眼看到了上位办公的长孙无忌。
长孙无忌看到李承乾,连忙起身:“老臣拜见太子殿下!”
李承乾摆了摆手:“舅舅无需在意,话说冲表哥何在?”
“回禀殿下,冲儿去门下省查阅以往卷宗了。”
长孙无忌和李承乾来到一旁落座,随即解释道。
李承乾询问道:“舅舅,冲表哥这一年,可有长进?”
长孙无忌点头:“殿下,实不相瞒。冲儿资质有限,长进也有,但相较于殿下东宫的薛元超、张文瓘、卢承庆、杜正伦等人,相比还是差了许多。”
李承乾点了点头:“嗯,那便让冲表哥好好磨砺一下,自己办不了事情至少也要能调和统筹下面的有能之人办好事情。这方面,希望舅舅着重培养。如父皇昔日所言,长子不若次子,家中不利。孤再给冲表哥半年时间,半年后若是还不如孤意,那舅舅勿怪外甥不念两家亲情了。”
长孙无忌点了点头:“多谢殿下大恩。”
长孙无忌太清楚李承乾的意思了,这已经是李承乾因为长孙皇后最大的让步了。一年时间,现在还又给了半年。要不是因为长孙皇后,直接就被踢下去了,还给你机会?你把李承乾当慈善家了?长孙冲说实话,和老一辈人相比,优势在于懂得李承乾搞出来的那一套新的市场产业理论,但是相较于东宫的其他人,平常的基本素养和为官能力,差其于东宫同僚不少。
李承乾也不久留,起身道:“那舅舅,孤就不作叨扰了。”
“是,殿下您慢走。”
李承乾离开中书省,就回了东宫。来到东宫后苑,找长乐几位可人的小妹。
“今日天气不错,孤落得清闲。走吧,孤带你们姐妹,去转转咸阳。”
城阳、晋阳、衡山三姐妹高兴的手舞足蹈。长乐也是喜悦不已,上前搂着李承乾就是一个香吻。李承乾都有些懵逼了,城阳她们不懂事就算是了,毕竟还小,长乐如今都十七岁了,也该懂事了。
长乐调皮的吐了吐舌头:“略!坏哥哥!”
李承乾带着长乐姐妹四人前脚刚走,二凤后脚来到东宫。来到书房,就瞅见郑丽婉在那里办公。
“丽婉,太子呢?”
二凤很自觉地走了进来,出声询问道。
“奴婢参见圣人。”
武媚娘连忙放下手中事务,起身屈膝行礼。二凤对此,则是摆了摆手。
郑丽婉起身行礼:“儿臣见过父皇。”
“行了行了,丽婉你忙吧。朕就是想要找太子商量一下有关高句丽的事情,一路上问了一个遍没问到那小子在哪里。”
郑丽婉回道:“回父皇,殿下今早貌似说去中书省了。”
二凤眉头一高一低:“...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的?”
郑丽婉无奈一笑:“殿下貌似是去找舅舅询问有关冲表哥的事情了。”
二凤点了点头:“那行,为父去中书省找那小子。丽婉你忙吧,为父先走了。”
郑丽婉苦笑道:“父皇,哪有父找子的道理?儿臣让人去传句话吧,您老人家歇会。”
郑丽婉看向女官:“你去中书省问问,把殿下叫回来。”
女官屈膝领命:“奴婢遵令。”
二凤笑了笑,也坐在一旁高椅上:“比起太子,还是丽婉丫头你孝顺一些。”
郑丽婉看向武媚娘:“媚娘,为父皇沏茶。”
二凤接过武媚娘递来的茶水,随即询问道:“丫头如今年芳几何了?”
武媚娘一愣,随即恭敬回道:“回禀圣人,奴婢明年便及笄了。”
二凤点头:“朕没记错的话,你姐姐已经嫁与愔儿了吧?”
武媚娘点头:“是。”
二凤笑了笑:“女子成家,相夫教子。怎么?高明那小子没给你思虑过婚姻大事?”
武媚娘一愣,随即看向郑丽婉。郑丽婉对此,则是不作搭理。
武媚娘唯有实话实说道:“暂未听殿下有何指示,料想为殿下事务繁忙。”
二凤这个老流氓,公然在东宫,儿媳面前调戏儿媳左膀右臂!啧啧啧...和李承乾调戏老妈左膀右臂,可谓如出一辙啊!

二凤笑道:“你这丫头天生媚骨,娇美斗艳、神彩奥澈,难怪高明为你取名媚娘。怎么?高明对你没点心思?”
郑丽婉忍不了了,咳嗽了几声:“咳咳...”
二凤一愣,随即尴尬的笑了笑:“好了好了,你忙去吧。”
这时,长孙宝庆来到书房请见。步入书房,见到二凤连忙行礼。
“奴婢参见圣人。”
“咦?宝庆,你不是随侍高明左右吗?怎的一人来此了?”
长孙宝庆回道:“回禀圣人,殿下自中书省回来后,带长乐公主、城阳公主、晋阳公主、衡山公主等几位殿下,一同去咸阳游玩了。”
二凤傻眼了:“啊?那小子又跑咸阳了?”
长孙宝庆点头:“回禀圣人,是的。”
二凤连忙说道:“快快快!把那小子拦下来!朕找那小子商量高句丽的事情呢!”
长孙宝庆一愣,随即尴尬道:“圣人,怕是拦不住了。殿下带着几位公主殿下,走的兴安门。此时此刻,怕是都已经出宫了。”
二凤一拍脑门:“今天是什么日子啊?”
郑丽婉笑道:“父皇打算对高句丽用兵吗?”
二凤点头:“再不动手不行了,大唐如今有了土豆这类高产且适应性强的农作物,近几年各地都有了粮食的保障。而且,按照之前高明的部署,河北道如今依靠塞外掳掠的牛羊发展的很好,地方储粮充足,百姓们寒冬也有足够的衣物储备,可以说是过的很不错了。加上,高明两次北上,彻底为大唐北方奠定了安稳的条件,经济也复苏了起来。”
郑丽婉点了点头:“嗯,殿下的方略本就是先东后西。至于作战方略,父皇可以去参军司调取相关方案了解一下。”
“参军司那些为父看过了,但并没有针对东南半岛的攻略方案。”
“...嗯,儿臣没记错的话,殿下之前也说过针对东南半岛的大致方略。”
“哦?怎么说?”
“殿下说最难对付的毫无疑问是高句丽了,与我大唐河北道接壤地带地形崎岖、且山脉颇多。因此,会极大的限制我大唐的优势兵力发挥,战线宽度不足。听殿下的意思大概是要采取多路攻势,分担各路部队压力。详细的,只有殿下清楚。毕竟,儿臣对统军作战可谓是一门外汉。”
“战线宽度...嗯,确实,兵力再多受地形限制,只能变成一拨拨的车轮战,换言之陆地上我大唐与之接壤的高句丽领地,都是易守难攻。多线攻势...嗯,怕是要考虑水师了。那小子还有什么别的话吗?”
郑丽婉皱眉思索片刻:“按照殿下的意思,可以理解为联合新罗,先废后百济,再三面合围高句丽。后发起围而不攻,逐步渗透,笼络人心的方式,彻底瓦解高句丽的统治根基,减小后续治理上和汉化上的难度。”
“嗯...有道理,单纯的攻下治理也是难题。若是能够凭借军事力量来减小高句丽当地民众归属感,方便后续统治,这也的确是一笔合算的买卖。”
二凤转而询问道:“高明可有提及高句丽北方那群游牧?例如此次,叫上他们帮忙削弱高句丽,减小我军的压力?”
郑丽婉摇头:“这个殿下倒是未曾提及。不过,有关让北方游牧协助,儿臣以为...怕是不妥。”
“为何?”
“父皇,殿下的未来大计便是将北方游牧囊括为大唐的奴隶,以此不断向国内供给各类家畜等辅助我大唐农业民生发展。以此,奠定后续汉化西域民生的基础。殿下两次出塞,早已没了好名声,此时此刻找上门,儿臣以为没戏。”
“嗯...丽婉丫头从人心这块考虑,也不无道理。确实,若是换做为父,也不敢贸然答应。毕竟,一旦拿下高句丽,也有可能长驱直入发兵北上。”

sitemap